剑鱼标讯 > 成交项目 > 星光不问赶路人

星光不问赶路人

基本信息
项目名称 省份
业主单位 业主类型
总投资 建设年限
建设地点
审批机关 审批事项
审批代码 批准文号
审批时间 审批结果
建设内容
近日,南县麻河口镇东胜村的南县稻喜田园旅游景区,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。景区由省人大代表、湖南助农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庆明出资打造,占地约1500亩。景区以“劳作稻虾田园,传承运河精神”为理念,集科技种养、科普教育、休闲体验、党建团建、研学实践、田园摄影、观光旅游等相关产业为一体,形成农景、农教、农业旅游体验基地和全域旅游发展新兴产业。
  近年来,我市农村各级人大代表,广泛听取民意,积极履职,在现代农业创新发展中敢为人先,勇于探索,成为我市乡村振兴的领头羊。
  他们是新农人的代表,立志在乡村沃土耕耘
  市人大代表、种粮大户汤庆,出生于赫山区龙光桥街道米香村,是个“95后”。在农村长大的她,从小看着父亲在田间劳作,天空、稻田、沟渠,组成了她童年的生活。2016年,汤庆决定跟上父辈的步伐,发展农业。那时候选择回乡做农业的年轻人不算多,身为女孩,汤庆想做点不一样的农业。
  19岁时,汤庆第一次接触到农业无人机。“无人机打药效率是传统人工打药的近10倍,我要掌握这门技术。”就这样,当时的她成了赫山区第一代女飞手中的一员。后来的她又学习了育秧机、旋耕机、烘干机等多种农业机械的操作,成为真正的农机“老司机”。
  转眼7年过去了。如今的她,从农业“小白”逐步成长为当地的种植大户,是一位流转千亩土地、拥有数台无人机、培训多名飞手的农机合作社负责人。她负责的农机合作社为当地农户提供旋耕、育秧、烘干、代销等服务,每年的社会化服务辐射面积超3000亩。
  同样是在赫山区,1994年出生的段照,欧江岔镇欧江岔村人,是省人大代表,为红胜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。段照从小在农村长大,有着浓浓的乡土情结。2017年,湖南农大毕业后,他毅然选择回乡创业,并子承父业投入农业生产经营。他说,他的初衷就是想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。
  为此,段照一方面在水稻耕、种、收、烘、售等环节实行全程机械化,一方面积极与科研单位合作,实施“三分地养活一个人”等科研项目,引进超级杂交稻高产栽培等技术。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和科研成果的转化,每亩水稻降低种植成本100至150元,并以点及面,辐射带动9万多亩。他还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模式,实现稻草离田再利用,辐射面积达9500亩,每亩稻田增收125元。创建“华农通商”品牌,目前大米年销售量达1200吨。
  在村民眼里,段照是一个有责任心、有爱心的好小伙。2018年,他带领当地贫困户发展农业生产,帮助他们脱贫增收。2017年,创办湖南省田间培训学校,为农民免费提供技术培训,聘请专家20余名,每年开展培训10次以上,培训农户600多户;创建实训基地,有示范面积1200亩,现已成为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和做优做强湘米工程示范片、全程机械化示范片。
  他们是一方产业的探索者,群众致富的领路人
  在南县,省人大代表陈明亮不是第一个尝试稻田套养龙虾的农民,却是成功的典型之一。在青树嘴镇八一村,他养虾已有近20年历史,养殖规模从最初小打小闹的10多亩,到2023年的近300亩,产值也由当年的几万元,到2023年的近百万元。
  这些年,他潜心研究“稻虾共养”技术。为解决小龙虾成活率低的问题,他无数次远赴江苏盱眙、湖北潜江等地,求教专家,学习“虾稻连作”技术。到2016年,陈明亮又探索出“一稻三虾”(一季虾苗、一季成品虾、一季种虾和一季优质稻)的种养模式,亩纯收入可达4000多元。
  同时,他还在全县12个乡镇68个村巡回培训68场5200人次,极大地提高了全县稻虾综合种养水平,促进了南县稻虾产业规范化发展。发起成立南县明康小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,牵头成立南县小龙虾养殖协会,团结、指导、协调全县小龙虾养殖企业、合作社、农户发展小龙虾产业。
  目前,南县稻虾产业的规模已跻身全国三强,其中不乏陈明亮代表的鼓与呼。
  在资阳区新桥河镇,刚结束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的市人大代表、益阳明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姚清明有些忙。他忙着亲自整修保养冬闲的农机具,计划着2024年春耕备耕,想着如何更好地为周边群众的农田提供全程“十代”服务,带动大面积增产增收。“走现代农业之路,关键在于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。”近日,姚清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,引入先进的品种、技术、装备及人才等,帮助小农户解决“一家一户干不了、干不好、干起来不划算”的问题。
  2011年,经营农资近20年的姚清明,发现不少田抛荒了。“种田不挣钱,不如出去打工”是当时不少农民的想法。“只要找对方向,种田肯定有前景。”面对当时种田效益不高、农民不愿种田的现状,姚清明认为,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,通过服务主体集中采购生产资料、统一开展规模化机械作业、实行标准化大规模生产,能够实现优质优价、增产增收。
  一辈子与农业打交道的姚清明,认准了农业社会化服务道路。2011年,姚清明牵头成立益阳明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,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,实施农业机械化、规模化种植,让抛荒田变成高产田。2020年,姚清明成立资阳区水稻“十代”全程服务联合社,与省级示范联合体开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,涵盖水稻购种育秧、机械翻耕与抛插、测土配方施肥、统防统治、机械收割以及稻谷烘干、储藏、加工、销售,农机维修与共享、秸秆回收等。
  经过12年努力,2023年,公司优质水稻种植基地达3300余亩,拥有各类大中型农业机械96台套,大米加工生产线1条,粮食仓库7000多平方米,公司总资产达5000万元,年社会化服务面积35万亩以上,带动3万多名农民实现每亩增收100元左右。“以前我们村缺乏产业支撑,经济没有起色。现在以黄支书为首的村两委带领村民‘抱团发展’,聚力打造一个集种养、休闲、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。”谈起村里近年来的发展变化,村民蔡宏波娓娓道来,充满感激。蔡宏波口中的黄支书,就是市人大代表、现任沅江市胭脂湖街道南竹山村党总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黄建国。
  2014年,黄建国回乡创业,成立了3家公司。2020年7月,黄建国被推选为新一任村党总支书记。当时村里的基础设施、产业发展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,亟待解决。“有压力,就有动力。”上任伊始,黄建国马不停蹄地访民情、作调研,给南竹山村进行全方位“把脉问诊”。一年下来,村组安装路灯120余盏,提质改造道路3公里,疏通水渠800米,建设抗旱深井4口。在黄建国的带领下,南竹山村顺利进入全市先进村集体行列。
  乡村要振兴,产业要先行。为把产业做大做强,黄建国把自己在绿洲农业的股份转让出去,接着又想方设法引进第三方公司,与村集体、绿洲农业合营联姻,成立南竹山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,探索打造“村民委员会+公司+电商运营中心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运营新模式。集团公司挂牌后,不到一个月,公司的农产品销售额达40多万元,并成功吸纳30余名村民就业。目前,南竹山村建成村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150余亩、鳜鱼与莲藕池130亩、电商运营中心与乡村振兴农产品旗舰店1500余平方米。2023年,南竹山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。
  黄建国表示,要从以点带面实现盈利入手,让村民共同参与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中来,将土地变股份、村民变股民、乡村变公园。
最新招投标信息
招投标攻略
热门标签
剑鱼标讯APP下载
APP下载地址二维码
扫码下载剑鱼标讯APP